博弈论的诡计,策略思维的力量,现实世界的博弈逻辑

《博弈论的诡计》读书笔记

序 策略思维也是一种实力

2017年5月,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口碑很好,票房近十三亿元。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把握命运的励志故事。 🎬

作为一部走心的励志大片,它的亮点、泪点和痛点,足以震撼每个观众。但它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此。把剧情推向高潮的,是策略的应用和冲突。 💪

大女儿吉塔获得了全国冠军,去了印度国家体育学院,由此也引出了爸爸与学院教练的策略之争。吉塔用防守反击的打法赢得了半决赛,在最后一秒获得罕见的5分,使印度历史上第一块英联邦女子摔跤金牌诞生! 🥇

吉塔的成功,不仅来自实力的不断提升,更来自恰当策略的运用。任何比拼中,既没有永远的进攻,也没有永远的防守,因地制宜的策略思维才是制胜的王道。正确的策略,既是实力的催化剂,又是实力的补充。或者干脆说,策略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第1章 走近博弈论:纷纷世上局如棋

战争是怎样发生的?儿子问父亲,父亲和母亲的回答引发了争执,最终让孩子明白了战争的发生和夫妻两个人吵架之间的内在关联。 👨‍👩‍👦

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冲突,其中所蕴含的博弈逻辑是一样的。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这种策略思维及相关知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态势,找到实力运用的最佳策略,调整姿势、突破劣势,在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中增加赢的机会。 🏆

博弈论首先是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重点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 🤔

第2章 博弈论的起源与发展

博弈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中叶。约翰·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在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博弈论的奠基之作。 📚

博弈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44-1960年代):主要研究二人零和博弈。
2. 第二阶段(1960-1970年代):研究非零和博弈,引入了纳什均衡等概念。
3. 第三阶段(1970年代至今):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经济、政治、生物等多个领域。 🌍

博弈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军事对抗,到后来的经济博弈、政治博弈、生物进化等,无不体现着博弈论的强大威力。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个纷世上的局中局。 🌐

第3章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研究的是参与者在特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以下基本概念:

  1. 参与者(players)
  2. 策略(strategy)
  3. 收益(payoff)
  4. 信息(information)
  5. 均衡(equilibrium)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博弈问题。 🧠

第4章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

博弈论中有许多经典的模型,比如:

  1.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2. 鹰与鸽博弈(Hawk-Dove Game)
  3. 协调博弈(Coordination Game)
  4. 信号博弈(Signaling Game)
  5. 拍卖博弈(Auction Game)

这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现实问题的框架和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博弈情况下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