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幻觉与历史虚构,情感极端塑造英雄传奇,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笔记

群体观察的不可靠性与历史的虚构性

群体的观察能力往往极为不可靠,容易受到暗示和传染的影响而产生幻觉。勒庞举例说明,即便是高智商人群,也可能在催眠师的影响下看到并不存在的事物。更何况普通群体更容易产生幻觉。例如,在一起溺水案件中,十几位目击者一致认错了遇难者的身份,甚至连亲生母亲都误认了孩子的尸体。这种现象的心理机制是,最初一个人的幻觉会通过暗示传染给其他人,形成集体幻觉。

因此,群体的证词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勒庞指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都因群体证词的不可靠而充满矛盾。例如色当之战和滑铁卢之战,都有大量目击者,但关键细节却无法确定。这说明历史书往往是对未被准确观察到的事实的虚构叙述,加上后人的评论。如果没有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实物遗存,我们对历史将一无所知。甚至对于一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如耶稣、佛陀等,我们也难以确定他们的真实言行。

群体情感的极端化与英雄传奇的变迁

群体的情感特点是过于简单化和夸张化,缺乏细腻和过渡。他们容易走极端,一点反感可能迅速升级为强烈仇恨。群体中的个体失去了责任感,更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群体往往夸大消极情感,但在暗示下也可能表现出英勇和忠诚。

这种情感特点也体现在群体对英雄的塑造上。群体倾向于创造传奇英雄而非真实英雄。随着时间推移,英雄的传奇形象会不断变化。例如拿破仑,在不到50年间,其形象就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慈善自由的人民朋友,变成了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几百年后,历史学家可能会怀疑拿破仑是否真实存在,将其视为某种神话。这反映了群体想象力对历史叙事的巨大影响。

群体的极端情感与戏剧艺术的特殊视角

由于群体只受极端情感影响,想要打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使用最激烈、断然的措辞,不断夸张和重复。群体要求英雄具备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完美品质。这种特点在戏剧艺术中尤为明显。一部戏剧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触动群体的情感,而非遵循常识和逻辑。

例如,在舞台上,观众期待主角展现出日常生活中难以企及的美德、勇气和道德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戏剧独特视角”。🎭 一部畅销剧本往往难以用理性解释其成功原因,因为评判标准在于能否引发群体共鸣。有趣的是,在某一国家广受欢迎的戏剧,到了另一国家可能毫无吸引力,这凸显了种族文化差异在群体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群体的情感倾向于走向极端,缺乏理性和细腻度。这种特性不仅影响了群体的即时反应,也深刻塑造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历史叙事和大众文化现象。